村网通总站 高渡村 gaoducun.nync.com 欢迎您!
博兴县吕艺镇高渡村是我县远近闻名的“红色革命堡垒村”,2016年6月,在高渡村重新选址修建了滨州市第一个农村党支部纪念馆。馆内一位有着50多年党龄的老人张守垒,义务当着讲解员,向人们讲述那段峥嵘岁月——高渡村党组织建设的风雨历程。
【采访张守垒】高渡是咱博兴革命也好、党的发展也好的“起源村”,要说的再大一点,是咱博兴的“革命摇篮村”。
出生于1938年的张守垒,从小耳濡目染,听村里的老人讲那些传奇的革命故事。这片红色的沃土不仅传承着我党坚韧不屈的革命精神,也见证了革命者“敢叫日月换新天”的豪情壮志。说起高渡村在博兴党史上、在滨州党史上写下的浓墨重彩的那一笔,让今天的我们每每感到由衷地骄傲和自豪!
【采访党史专家】高渡在咱博兴党的发展中占了好几个“第一”:张静源是1928年在青岛加入了中国共产党,这是博兴县的第一个党员;1930年(张静源或者他)在高渡村民众夜校的进步青年中,发展了博兴的第一批党员;1931年的11月底,建立了博兴的第一个农村党小组;又经过四五个月的时间,建立了咱博兴的第一个农村党支部,原名是“中共高家渡村支部委员会”。
“博兴的第一个党员”张静源,原名张守安,1901年出生在高渡村的一个农民家庭。1928年,他在青岛以教育职业作掩护,借寒暑假返乡探亲之机,在老家高渡村开始秘密开展党的工作。
【采访张林周】张静源1930年回来以后,在高渡村办了一个民众夜校。那个时候(党员身份)不能公开。办夜校的目的不是识字,而是宣传党的最终目标和(最高)理想。
铁肩担道义,妙手著文章。胸怀忧国忧民的一腔深情,张静源开始在高渡村广泛宣传党的革命思想。“牺牲个人,服从组织,遵守纪律,严守秘密,永不叛党,党的利益高于一切,……”入党誓词里的每一个字都如同一粒粒火种,感召越来越多志同道合的革命者前仆后继,用自己的青春甚至生命谱写一曲轰轰烈烈的红色赞歌!
【采访张守垒】那个时候很严密,是单线联系。那时候(入党)一个是个人要求,二是(考验)。比如说你是党员我还不知道,你就向我灌输这方面的知识,我就随着你跟我说的就去干,这样考验我。你看着行了,小张够了入党条件了,这才向我公开(自己身份),才敢问你有入党的要求吗,我说当然有。
高渡村党员的活动尽管做得很隐蔽,但为了麻痹敌人保存实力,还是发动群众组成了一些团体,如互济会、青年储金会、戒烟禁赌会等党的外围组织。党员则分别插进这些群众组织中进行活动,组织群众掩护党的地下活动,与封建恶习作斗争,也在为迎接一个崭新时代的到来积蓄着斗志和力量。
【主持】1932年正月十五过后的一天深夜,夜幕笼罩着沉睡中的高渡村,而村民李天民家的南屋里却灯火闪烁,气氛热烈。围桌而坐的五个人,时而挥斥方遒,时而娓娓道来,他们的眼眸中,闪动着坚毅果敢的英气,也跳动着一颗为未来而战的红心!
这一天,常驻高渡村的五名共产党员经过秘密协商,后举手表决通过,最终成立了高渡村第一个党的组织——高渡村党支部!从此,高渡村在党支部的领导下,逐步成为博兴的“红色革命堡垒村”。
【采访党史专家】党支部第一次委员会的时候定了两方面的任务:一是发展壮大党组织。在本村继续发展党员、建立党的外围组织的同时,把党的影响向周边村扩大。二是组织发动了长工增加工资、短工罢市和提高工价的斗争。
严明的组织分工,为党的发展提供了保障,很短的时间内,又有八名群众被吸收进来。但如何能进一步扩大党在群众中的影响力呢,他们将关注的目光,首先投向村内贫穷受苦的大多数——农民群众身上。
【采访张守垒】毛泽东举了个例子:“中国是一把干柴”。“干柴”是因为占接近80%的人口是穷苦老百姓,占人口20%左右的却控制着中国财产的80%左右。农民跟着共产党走,能翻身,能有地种,能有饭吃。
【主持】高渡村是个农渔兼营的偏远乡村,当地农民靠租种地主和富农的土地过日子,常年累死累活,却剩不下多少糊口的粮食。如果遇上天灾,更是衣食无着,只能减餐节食或以草根树皮充饥,受剥削受压迫非常严重。
高渡村有一个大地主,人送外号“镇街虎”,是村里的一霸。当地人讲,“镇街虎”站在十字路口跺跺脚,高渡村角角落落都得跟着晃荡。为了平民愤,增强党的影响力,高渡村党支部决定在村里首先拿下这个典型,狠狠打击地主恶霸的嚣张气焰。
【采访张守垒】早晨起来现在叫劳务市场,那个时候叫短工市场,他家不去人,你是打工的你不敢要价,我是雇工的不敢出价。他家去一个人就说,那时候是要粮食,今日一升粮食或者半升粮食,该打工的打工,该雇工的雇工,他家里不去人等到晌午谁也不敢。你要是出了(市场价),他家有打手,用老百姓的话讲,他叫你过不得。
对于这样刁钻刻薄、依势压人的恶霸,老百姓早就看在眼里恨在心上,却敢怒不敢言。不过对于这样的“老虎”,普通百姓不敢捋“老虎胡子”,党员敢!这一年的麦收季节,在党支部的发动下,村里上市的短工们集体罢工了。
【采访张守垒】早晨起来借上市的机会,就组织了三十多个打工的,到他家去了。他不同意(增加粮食),咱有群众组织,鼓动的是党员,一鼓动就把他架起来了,要是不同意就把你扔到猪圈里去,让你尝尝是啥滋味。他一看大家劲头很猛,他两口子就跪下求饶了。
【主持】虽然“刀在脖子上”时“镇街虎”暂时服了软,但事后仍然拒绝给短工加工钱,还联合其他地主富农一起压价。不过这次有党支部在背后做主心骨,短工们针尖对麦芒齐心不上市,可真把地主老财给急坏了。眼瞅着麦子已经焦梢,再不动镰收割一场风一场雨今年收成就全泡汤了。没办法,最后只得按短工们的要价领人出工。对于长工,他们有的给做了新的单裤单褂,有的给增加两元钱的工资,罢工罢市斗争最终取得了胜利。
在村里,“镇街虎”服输的消息一石激起千层浪,穷苦百姓受到了极大的鼓舞。那些自出生就低人一等、被踩在脚下的生命,终于感受到昂首挺胸做人的尊严!
【采访张守垒】共产党宗旨就是为人民服务,那个时候叫“救穷人”。小清河北有了共产党了,救穷人的。
由于党支部党员逐渐增多,武装力量和影响力越来越大。1932年的“八四”暴动,在村子里的13名党员带动20多名群众一起参加了暴动。
【采访张守垒】高家渡的共产党,此话怎讲,“冒失了”,就是指的“八四暴动”。“起冒失”了,就是失败了。是解散了以后,韩复榘从济南调过了一千多正规部队的人来,在博兴大追捕大屠杀。光这村里(就)死了两个共产党员,最小的十八岁。
暴动虽然以失败告终,但革命者播下的革命火种,在抗日战争初期又燃起了熊熊大火,为创建博兴革命根据地和清河抗日根据地奠定了坚实的群众基础
从革命先驱张静源发展博兴第一批共产党员开始,高渡村民就以同仇敌忾的胆识和浴血奋战的勇气,打出了“红色革命堡垒村”的精神和斗志。并以此为中心,辐射带动整个博兴的革命斗争形势进入良性发展轨道。1932年3月20日,经省委同意和批准,在巡视员张福林的指导下,中共博兴县委正式成立!
【采访张守垒】建县委的时候,全县一共是52个党员,高渡是17个。。
高渡村党支部是博兴农民革命的第一面旗帜,在博兴党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页。它的功绩已载入史册,万古千秋,永不泯灭!
【详细内容请收看2月22日《博兴党建》】